首页 行业 > 正文

银行融资提速 关键词记录不一样的“2019”

编者按:银行业的2019年是融资提速的一年,IPO、永续债,以及中小银行新融资渠道打开,都能够让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的2019年也是转型全面提速的一年,年内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8500余款,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让金融服务更懂客户。我们用关键词记录银行不一样的“2019”,并期待银行的“2020”更令人惊喜。

1.IPO

即将过去的2019年,对于银行A股IPO来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

相比去年,2019年银行A股IPO呈现出“井喷”之势,年内共有多达8家银行成功登陆A股市场,与2016年并列成为银行IPO数量最高的年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8年全年实现A股上市的银行数量仅3家。

虽然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陆续成功实现A股上市,但由于新加入排队上市序列的银行不断涌现,“候场”上市的银行数量并未缩减。

目前,仍有高达16家银行出现在证监会披露的排队上市企业名单之中。此外,上述银行中有高达75%的排队状态为“预先披露更新”,距离最终实现A股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近年来,证监会例次披露的首发排队企业名单中,几乎总会有“中止审查”的银行名字出现,但目前名单中的16家银行并没有一家为“中止审查”,这也使得上述银行将全部以“健康”的状态迎接IPO冲刺。

上述处于排队状态的银行全部为地方银行,而排队农商行数量高达11家之多,占比近七成,为未来冲击A股上市的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是银行“回A”上市的高产年,在当年上市银行中,有半数为此前已在H股上市银行,分别为青岛银行、渝农商行、浙商银行和邮储银行。其中,邮储银行成功在A股上市,实现了国有大行在A股市场的大团圆。

点评:银行IPO上市数量在2019年再度收获高产,已达8家之多。与此同时,A股上市银行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既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也有城商行、农商行。

显然,在监管层鼓励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大环境下,A股IPO这一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的资本金补充手段也得以加强,银行A股上市得以明显提速。随着国有大行全部完成A股上市以及未上市股份制银行数量屈指可数,今后上市的银行仍将主要从地方银行中产生。

银行IPO提速,对促进银行业快速发展是事半功倍的,在对外开放不断提速的今天,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内各方都愿意看到的。

2.理财子公司

即将过去的2019年,也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元年。

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以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相继落地,为满足监管最新要求,推动理财业务回归资管行业本质,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上至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下至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小型银行相继发布了设立理财子公司的消息。

自今年6月份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后,目前已有包括6家国有大行、3家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共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获批筹建。相关数据显示,年内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及获准筹建的银行数量尚有逾20家。

在这股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热潮中,地方银行同样不愿缺席,目前一些有实力的城商行、农商行也均拟设立理财子公司。获批银行类型从此前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首次开始向中小型地方银行扩展。例如,南京银行理财子公司南银理财也已被获准筹建。

普益标准研究员涂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理财规模较大、转型成果较突出的中小银行均有望获批。而随着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数量众多的地方银行也将在未来逐渐成为理财子公司筹建、开业的主力。

另外,从中国理财网统计数据来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混合类产品较少,权益类则鲜见。而后者是今后银行理财发力的主要方向。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财子公司刚刚设立,包括很多产品框架、投资框架、研究框架还在建立的过程中,以往国内的银行都是以债权类的投资为主,对股权的投资还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所以,权益类的产品包括衍生品类的产品推出会比较慢。

点评:在我国大资管行业中,银行理财以22万亿元的规模居首,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拓展子公司理财销售渠道是各家银行理财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类型也逐渐向地方银行扩展,仔细观察这些银行不难发现,这些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地方银行多属于已上市或资本实力雄厚的银行。

伴随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相继落地,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公募理财产品可投资于股市以及不设销售起点、首次购买不用柜台面签、实现网络异地售卖等一系列变化也将随之到来。

相较于此前的理财产品,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将变低,目前已有理财子公司发行投资起点为1元的理财产品。而理财子公司产品销售范围也将得到拓展,在产品设计上会更具普适性。此外,理财子公司投资范围的拓宽,使其产品突破传统固收领域,逐步多样化。作为独立法人的理财子公司,将在人、财、物资源配置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建立更加独立的适合资产管理业务的人员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

3.净值

银行理财转型,净值化是方向。

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政策,引导银行理财全面转型。2019年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驶入快车道,时值年末,转型的成果如何?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统计,以募集起始时间计算,截至12月24日,今年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共计8551款。2018年全年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4481款,预计今年年底,净值型理财发行数量将增长约1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净值型理财发行量大幅增加,连续五个月超过1000只,其中11月份,新增净值型产品数量创新高。

从净值型产品的投资期限来看,仍以中短期限为主。在8480只净值型理财产品中,期限在6个月-12个月的占比最高,达到41.1%;3个月-6个月期限的产品,占比为28.7%;1年—3年期限的产品,占比为13.1%。

作为理财转型的关键着力点,目前,至少有33家银行理财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当前,已有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正式开业,并发行了多款1元起售、期限较长的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行产品类型上(剔除未披露产品类型的产品),据记者统计无论是商业银行本身还是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仍然主要集中于收益稳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共6236只,占比为92.6%;混合型产品紧随其后,占比6.2%;权益类产品仅发行共83只,绝大部分由外资行发行。

目前银行正不断加快消化理财存量,加速转型。近期部分银行纷纷停止发行或调整保本类理财产品。

点评:1183款、4481款、8551款,这是2017年全年、2018年全年、2019年截至12月24日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在这数字的背后可以看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在加速。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存续规模及占比、募集金额均大幅增长,但是整体存续规模占比仍然偏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快产品转型速度,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和加强投资者教育。

4.永续债

2019年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无疑是“温暖”的一年。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始终强烈,而由于大型银行多为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及工具更为广泛。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则相形见绌,通过补充资本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已是这类银行的迫切需求。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面对愈来愈大的资本金压力,监管层逐渐加大了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的有效推动下,中小银行今年资本补充力度得以极大提高,资本补充方式得以极大扩充。

2018年年底,永续债作为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走到了“台前”。而在2019年,永续债已成为已然成为一种新的重要资本补充手段。年内已有多达17家银行获批、发行永续债,此类债券发行规模近5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台州银行、徽商银行陆续成功发行永续债,发行永续债的银行范围扩展至中小银行,而12月份,杭州银行、深圳农商相机获批发行永续债,这让此类银行资本补充空间进一步打开。

与此同时,随着政策调整,非上市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的道路也已经打通。2019年7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修订)》,规定股东人数累计超过200人的非上市银行,在满足发行条件和审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将无须在新三板挂牌即可直接发行优先股。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随着银行资本补充步伐的加快,效果也在逐步体现,截至三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较前一季度有所提高,扭转了二季度的下滑局面。

点评:随着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政策渐次落地,中小银行“补血”的门槛也正被逐渐削低,渠道正在拓宽。

长期以来,大型银行由于大部分已经实现上市且具有资本补充渠道宽、工具多的优势,进行资本补充相对较容易。反观中小银行,却面临着资本补充手段较少、门槛高的困境。

众所周知,作为数量众多、且主要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的城商行、农商行,这类中小银行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使自身风险抵御能力下降的同时,也会限制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放贷”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让他们更容易的“补血”,不但能使中小银行发展更为稳健,也将进一步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

目前,发行永续债银行中也出现了中小银行的身影,而未来其他诸如IPO、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综合运用,也将会为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此类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也将更加稳定。

5.金融科技

如果说有哪些事值得商业银行通过成立一家公司来谋局,发展金融科技必是其中之一。

今年11月份,广发银行信息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在“广发银行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建设”新闻座谈会上曾公开表示,明年会将金融科技子公司建立起来,开始对外输出科技能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初步统计,自2015年年底兴业银行成立兴业数金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0家商业银行或其母公司(平安集团设立平安壹账通,光大集团设立光大科技)成立了主要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今年来成立的便有3家,分别是:工行于5月份在雄安成立工银科技,赋能工行智慧银行战略,面向行业客户提供研发、托管服务以及科技产品和服务;同月,北京银行成立北银金融科技,为首家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城商行,通过发挥北京银行企业文化和技术积淀,输出科技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中国银行6月份通过附属机构设立中银金融科技,在上海挂牌,加快推进该行数字化转型。

上述10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中,国有大行成立的有3家,全部为100%控股;股份制银行或其母公司成立的有6家,城商行成立的有1家。而除了成立理财子公司外,商业银行也通过对外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布局金融科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公司的投资方中,经常能看到商业银行的身影。

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背后,是商业银行巨大的数字化转型投入和需求,今年4月份,招商银行发布《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新增“每年投入金融科技的整体预算额度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营业收入(集团口径)的3.5%”的新条款。而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公布了按照营收或净利润一定比例进行科技研发的计划。

点评:目前有10家银行或其母公司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而可以预计的是,这一数字还会迅速增加。

为何要通过成立子公司来发展金融科技?从目前已成立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定位来看,基本涵盖两项内容:1.服务母行或集团智能化转型;2.进行金融科技输出。这显示出金融科技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来看,以BATJ为主的互联网公司,部分纯科技公司涉足商业化的金融科技业务较早,也较为成熟。商业银行起步较晚,欲后来居上。但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障碍也比较多,例如,如何在服务母行和市场化发展之间寻找到平衡,如何探索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如何使决策更加灵活等等。从近期刚上市的科技子公司和商业银行在定期报告中披露的科技子公司的经营数据来看,盈利仍为时尚早。从银行来讲,今后除了金融的形象以后,还将更多以科技,这一新的形象而示人。

6.开放银行

如果说前几年,开放银行只是构想的话。今年则是开放银行的广泛实践之年。得益于商业银行蓬勃的数字化转型,银行在获取场景流量方面的步伐迅猛提速。

所谓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合作模式,其利用开放API等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效应日益显著,商业银行在获客与数据方面渐渐处于下风。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发力数字化转型,以金融服务为基础拓展流量入口,以期逐渐挽回颓势。

去年7月份,浦发银行发布“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被认为是国内“开放银行”的首家落地。随后开放银行“朋友圈”迅速扩大,比如工行表示将“将通过开放平台,打造金融服务生态圈”;兴业银行致力于从同业与金融市场端入手,探索开放银行运营模式;多家民营银行,凭借互联网的天然基因优势,一开始就将开放银行概念融入发展……

今年9月份,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正式发布招商银行App8.0版,新推“在线财务规划”“开放登录和开放记账”两项功能,同时对社区频道和生活频道进行全新改版,通过App的开放生态平台与合作方连接,并引入内容、生活等非金融服务场景。彼时,招商银行表示生活频道MAU(月活用户数)突破1600万,App用户数占日均流量90%以上。

麦肯锡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采纳开放银行模式,覆盖的产品约占收入的90%。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银行业来看,开放银行都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消费者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市场,未来可能会涌现出更加灵活的开放银行模式和更多创新机会。

点评: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网点——这句话会想必迎来越来越多的拥趸。

今年以来,“开放银行”成为银行业的最热词,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型银行都纷纷跨界,在数字化转型中嵌入开放,在场景与流量中与互联网企业展开深度的“竞合”。

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开放银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战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围绕开放银行的边界、开放银行风控的构建,以及开放银行的监管等等还都处于探索阶段。与此同时,金融服务普遍具有低频化特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在非金融场景中的竞争,成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可以预见的是,开放银行将让银行为客户带来不断“升级”的服务体验,这一点确实值得期待。

7.罚单

2019年即将落下帷幕,商业银行因不合规早受到的行政处罚情况也逐步浮出水面。

《证券日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12月23日,今年银保监会披露的银保监会、银保监局本级及银保监分局本级对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开具备的罚单超过2600张。

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加大行政处罚力度,除了明确对金融机构进行处罚外,也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监管问责,同时,严重违规者受到终身禁业的“顶格处罚”,据统计,2019年监管至少对104位银行从业者开出“个人终身禁入银行业”的罚单,对至少12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取消任职资格的处罚。

从罚款案由来看,记者梳理了以下几个“关键词”,处罚重点主要集中违法发放贷款、内控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方面。

今年银行涉房贷款违规仍是“高发区”。从罚单来看,受到处罚的银行超过50家,涉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涉及房地产贷款领域罚单呈现数量多、金额大的特点,其中不乏百万元级甚至千万元级的处罚。如今年8月份,银保监会公布对某商业银行的处罚信息显示,该银行共涉及13项违规,包括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等。该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33.6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2223.67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加大涉房贷款的检查和处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有助于更好地防控金融风险,推动‘房住不炒’目标实现。”

随着监管政策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监管对违规行为亮出“牙齿”会更加锋利有力,金融行业将朝着更规范良性的方向发展。

点评:“严”,是近年来银行业人士对金融监管最为直观的感受。2019年仍是严监管、强监管之年。

今年以来,银行及其从业人员收到了超过2600余张罚单。在这背后,是银保监会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始终保持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的高压态势,持续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从严打击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发挥了行政处罚警示、教育及惩戒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商业银行本身受到行政处罚外,银行从业者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处罚。过去,监管机构对于机构的处罚更多,对于具体个人的处罚相对较少、处罚较轻。从业务办理流程来看,业务是由具体人员办理的,在相关利益驱动下,一些业务人员在违法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容易铤而走险。此时加强对个人从业人员的处罚,更能体现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也能对个人从业者产生更大的警示作用,有助于从源头上更好地管控好风险。

8.破净

尽管年内银行上市“风风火火”,尽管银行盈利总是“超出预期”,但无奈银行股的股价还是在那儿“不为所动”。截至昨日(12月24日)收盘,A股36只银行股中,仍有25只破净,占比近70%。其中市净率最低的仅0.58。

具体来看,有9只股票市净率在0.8以下,也就是说有1/4的银行股价格不足每股净资产的八折;在未破净的银行中,目前市净率最高的为宁波银行,市净率1.92,其次为招商银行1.7。

银行股的不动声色背后是成交的持续低迷。仅以昨天为例,36只银行股中仅11只银行股换手超过1%,几家国有大行中仅刚刚上市的邮储银行换手率超过了4%,还算“看得过去”。以成交额计算的话,10只股票的成交额在亿元以下。银行股的成交低迷实在是难以匹配银行股作为A股第一大权重股的身份。

银行股表现使得年内不断有银行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截止到目前,今年以来,有10家A股上市银行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其中有8家银行已经实施了稳定股价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大股东增持、高管增持等。

事实上,上市银行今年以来业绩整体持续表现良好,2019年1月份至9月份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168.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14%。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率仅1.46%,较年初下降8个BP,资产质量明显提升。银行股目前存在较大的价值低估。

点评:尽管银行股有近70%破净,但是不同银行之间的走势却有明显的分化。包括以零售业务见长的宁波银行年内涨幅已超过70%。随着年末来临,券商纷纷发布行业年度策略报告,就银行板块的情况来讲,券商普遍看好零售业务发展较快,以及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银行股整体存在价值低估的问题。但是对于真正有特色、发展迅速的银行,市场对其股价还是会有相应的回应。

标签: 银行融资

精彩推送